“迎接十月的N种方式,从一句温柔的文案开始”
想闻最上头的那口,得把闹钟拨到国庆后一周,南京灵谷寺门口七点前冲进去,人少,香不稀释。
想闻最上头的那口,得把闹钟拨到国庆后一周,南京灵谷寺门口七点前冲进去,人少,香不稀释。
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,当金黄的稻浪在风中翻滚,当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,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。从白山黑水的玉米囤到江南水乡的稻田画,从西北戈壁的瓜果棚到东南沿海的渔获船,这场以“庆丰收、促和美”为主题的盛会,不仅是对农耕劳作的礼赞,更是对乡村振兴
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习惯了用“快”衡量一切:外卖要30分钟送达,课程要7天速成,孩子要赢在起跑线,成长要“弯道超车”……而在这样追逐效率的时代,仍有一群人,愿意用时间换品质,用耐心换醇香。丰收节已过,小禾清风的新米仍在土地里进行着最后的蓄力生长。源于对土地的敬畏
清晨的窗沿沾了层薄白,明明踩着露水打湿的石板,爪尖沾着草叶的潮气,鼻尖还挂着颗没蹭掉的露珠,像偷藏了颗碎月亮。
三伏天的日头毒得很,可有些菜偏偏就爱这火辣劲儿!70岁的李婶摇着蒲扇说:“大暑天种菜要挑‘人来疯’的品种,太阳越晒它们越来劲,摘一茬冒两茬!”照着这4种耐热菜来种,从播种到上桌最快18天,整个夏天菜篮子不断货。